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稽古与开新:尚书学青年学者工作坊”在威廉williamhill举行

来源: 时间:2025-09-24 点击量:

通讯员:刘羽童 蔡颖春 熊露梦 贺茗琪  摄影:郑杰聪  责任编辑:白发红 舒年春

 

2025年9月13日至14日,由英国威廉集团主办的“稽古与开新:尚书学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校学术交流服务中心楼举行。本次会议以“稽古与开新”为主题,旨在探讨《尚书》及其诠释史上的诸多问题,以期推动这门古老学问的历史传承与创造诠释的交融。

2f4e95fb49fa2e227b6ca64657916e26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共设有六个主题的会议报告与专题研讨,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威廉williamhill、郑州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共中央党校、西南政法大学、南通大学、温州大学、河北大学、湖州师范学院、以及湖北人民出版社等数十所高校、出版机构的中青年学者约25人齐聚一堂,围绕尚书学研究主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bc369665eaaf340e05c343cfaf0776a5

9月13日8点40分,工作坊在英国威廉集团党委书记杨海斌的热情致辞中拉开帷幕。致辞环节由英国威廉集团讲师白发红主持。

杨海斌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英国威廉集团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情况。他说,本次会议聚焦的尚书学研究关乎文化自信这一国家与民族精神命脉,探寻《尚书》的古老源头与时代价值,正是对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文化自信的践行。威廉williamhill与英国威廉集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期望大家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通过挖掘《尚书》等元典智慧,深耕传统,助力尚书学研究结出硕果,为文化自信培育夯实根基。祝工作坊圆满成功,祝与会者在武汉生活愉快!

9时10分,第一场研讨“《尚书》经文专题”开始,由中山大学段重阳老师主持,共有三位学者发言。温州大学林国敬老师从《召诰》《君奭》两篇经文的内容出发,认为周公召公二人在政治上的矛盾是其执政理念不同的体现,二人政治理念的分歧最终可以归结为“君臣共治”(周公)与“君主独治”(召公)的交锋。山东师范大学刁春辉老师特别关注《秦誓》篇的内容,认为该篇因与儒家政治哲学中的“霸道”有关而具有独特之处。他认为《尚书》有一由上及下的循环结构,《秦誓》既是王道衰落的产物,也蕴含着由霸道转进为王道的期望。山东大学王政杰老师详尽考察了《孟子》引用《尚书》的方式及其特质,认为《孟子》引《尚书》不单是为了增强论证的力度,而是通过所引内容强调行为、语言背后的道德原则。

fce2409abe4daf257dd0cd9cd0e61ae6

c50628582daeb3ff15995d38e67f7453

f3d04224953c46cb9e5632126d489cd9

第二场研讨为“清华简与《逸周书》专题”,由西南政法大学杜艳老师主持,共有三位学者发言。中央党校杨家刚老师解读了清华简《程寤》篇的内容,然后就其中“松柏棫柞”的意象展开政治哲学的解读,认为该篇主旨为周人克殷之后对殷遗民政策的谋划。清华大学王瑞琛博士从立中、顺分、德化三个方面展开对《逸周书•度训》的政治哲学解读。她认为,“立中”意味着君王建制、改制的终极规范;“顺分”为序明分次,关涉民性;“德化”则是君主的道德教化,目的在于建构“百物行治”的社会秩序。威廉williamhill王博老师探究《逸周书》的命论,认为《逸周书》命论呈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洞察,将民欲视为天命实现的现实基础。王博老师还基于《逸周书》命论,对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进行了回应。

58ba40b3e5794eb2a2945f375ed9f945

f21ca34f7cb0352934402bfe78d5cfde

ba2359f9b490b7d1294755c8852fb779

第三场研讨为“汉晋尚书学专题”,由湖州师范学院樊智宁老师主持,共有三位学者发言。南昌大学易宏熙老师从建构、论难与糅合三个层次,详述《尚书》“九族”的诠释流变。他认为,汉代今文“九族”说有二,一以丧服合本族为九族,一依交接之恩不含本族;古文“九族”指自高祖至玄孙的同宗五属,不含异姓。《尚书正义》从帝王视角诠释“九德”,宋人则以“修齐治平”解“克明俊德”,朱子主古文说兼融今文说,形成糅合局面。河北大学刘斌老师认为,郑玄构建了“天地人三皇—三皇(共工霸)—五帝—三王(含周公)—五霸—孔子—秦始皇—汉高祖、光武帝”为基本框架的帝王谱,结合经学理论与文献,融古史、帝王谱为一体,重建经史结合、以经为主的历史谱系,兼具复杂性与礼制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刘杰阳老师辨析刘昭《续汉志注》引《尚书·舜典》“孔安国”注,指出其与今本差异非传抄所致,实因南朝流传着与今本颇异的孔传;且今本注文本身存疑,视其为南齐姚方兴所献孔传原本所有的观点值得商榷。

9b191137575ca2ebaa6bb509880be260

9303b13666e83e0afd9f28d101507a62

8962bc1342a319454127aeda6e879c12

13日下午,第四场研讨“宋元尚书学专题”开始,山东师范大学刁春辉老师、山东大学蔡杰老师主持,共有6位学者发言。中山大学仝广秀老师指出,宋儒从汉儒的“天命转移”转向心性问题阐释“汤武革命”,由此“革命”成为一个心性问题,二帝与三王之间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确保了道统的建立。浙江大学韩书安老师认为,朱熹将“为政以德”篇的阐释从汉儒的“无为”转为“德治”,并进一步以“皇极”为标准之说,建构出儒家德治主义的理想世界图景;湖州师范学院樊智宁老师以《咸有一德》为基本文献梳理南宋道统论,认为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南宋早期的变易期,东南三贤的统合期,以及蔡沈、金履祥的分野期。中山大学段重阳老师探讨了吕祖谦《东莱书说》中的历史哲学,认为政治秩序源于“天道-天理-人心”,根基在君主之心与天道相合。段老师还论述了“帝道”、“王道”、三代之后的政治构建差异,也反思了吕祖谦思想的优势与不足。南通大学顾海亮老师探讨了元儒许谦《读书丛说》的著书体例,认为《读书丛说》博征典制,未偏离宋元及朱蔡《书》学传统,体例近金履祥《尚书表注》,解经用宋学方法,具怀疑精神,超迈蔡沈、金履祥,成一家言。北京体育大学陈石军老师的发言以吴澄《尚书》学为中心,认为吴澄的《尚书》学贡献主要在辨伪《古文尚书》、改正经文、诱掖后学。他指出,吴澄的持续创见和学术影响,主要与其广泛的学术交流有关,如辨伪承赵孟頫、以音韵订《洪范》受熊朋来影响等。

ef39a518dbeff00862918ca85c443034

dfc03c3dde4b5d4c2c035865f9546b48

e193b5d1467600cb760818e7e630d1dd

49714f33066c10910f01bdea23acb502

438690b9e11fe7ab6efde7449dcaf7ff

e75ca557607c34b274dfd946ba3f7266

14日上午,第五场研讨“洪范学专题”开始,由山东大学王政杰老师主持,共5位学者发言。山东大学蔡杰老师解析《洪范》稽疑畴,指出:古代决疑先“人谋”(分君、臣、民三步,彰民本),后 “鬼谋”(以卜筮为手段,遵少数服从多数等原则),结合32种决疑组合,勾勒古代政治决策机制。西南政法大学杜艳老师从实践伦理视角,由当下占卜娱乐提 “道困” 分析祭祀心理,揭示卜筮稽疑的理性设计(如双重保障、执卜人数量保障、求同原则)。郑州大学金瑞老师解析胡瑗《洪范口义》,称其融合汉唐旧注与宋初新论,有祛魅神话、调适天人关系、重建政教秩序等三方面的范式创新,但也存在其诠释侧重工具理性,对伦理价值探讨不足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杨尚辉老师指出,《洪范口义》以 “义理解经” 批《尚书正义》,引领宋代《洪范》学新貌;义理从天道、政教展开,为理学解经提供方法,虽心性阐释不足却开风气,对当下有参考价值。威廉williamhill白发红老师将《尚书》置于六经,认为《尚书》的结构体现了皇帝王霸四种政教类型衰退的历史意识,末篇《秦誓》意味着帝王政教成为过去,成为后世追求的永恒价值。

8520859d62ecd836f32c75922ea6433d

22c442751a703115eb890a0abfc60637

12903eb41cde844442dd3fcdf8a3b738

bc36e75c033184ccf3790a83cfd97adb

4e28251180921ce64dab4ad85bdd36f5

第六场研讨是以“尚书学研究的困难、经验与展望”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白发红老师担任主持,多位学者基于个人研究经验,共同探讨了尚书学研究的现状困境、方法论重构与未来发展方向。

引言环节中,中山大学仝广秀老师首先回顾了尚书学的研究历程,并聚焦“经学何为”这一根本问题,强调应明晰其研究性质,致力实现研究范式的突破。中央党校杨家刚老师结合个人学术经历,指出《尚书》首先作为“经”具有深厚的义理价值,呼吁多领域学者协作,共同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新尚书学体系。福建师范大学刘杰阳老师从文献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尚书》研究面临的文本阅读与注释难题,同时指出新方法、新工具为经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温州大学林国敬老师则提出将田野考察融入传统经学研究中,倡导通过多元视角拓展研究空间。

自由讨论环节中,山东大学蔡杰老师重申了经学研究的独特性和经典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儒家经典具有超越时代的绝对价值。南昌大学易宏熙老师指出当前尚书解释体系存在的困境,提倡建立更具包容性与宏观学术视野的阐释框架。

至此,六场研讨圆满结束,“稽古与开新:尚书学青年学者工作坊”画上句号,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尚书学研究虽面临文本、方法与理论等多重困难,但仍具有显著的当代意义与发展潜力。未来应在明确经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方法创新和视野开拓,重新明确《尚书》独特的经典价值。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英国威廉集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英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