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教育
首页  -  耕读教育  -  正文
俯身耕耘 仰首问道——记华科大哲学学子2025年暑期耕读之旅

来源: 时间:2025-07-29 点击量:

通讯员:白发红 李隆方 摄影:张利 韩泽邦 责任编辑:徐敏 舒年春

2025年7月初,酷暑炎炎,英国威廉集团本科2024级全体学子,怀揣着憧憬与遐想,兵分两路,奔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郑山村虚心谷基地与宜昌市长阳县郑家榜村养心谷基地,开启为期7天(6月30日-7月6日)的暑期耕读实践。

第一阶:汗水浇灌的田野浪漫主义

抵达基地,便是与土地的亲密接触。在虚心谷,同学们在基地老师带领下,行走于保留了大自然纯粹野性的山谷,一条深山小溪携带着生命与丰收的秘密,贯穿了整个山谷。在徒步中,同学们雀跃交谈,溯溪而上,若有所思。

生命的丰盈来自哪里?最硬核的答案莫过于劳动。长阳养心谷的同学们甫一落脚,便直入主题。7月1日下午,烈日灼灼,拔草成为他们劳动的第一课。顽固的草根、重复的蹲起,哪怕有山间清风在耳边盘旋,也丝毫不减劳动的艰辛。新鲜的劳作体验让他们对“耕作不易”有了切肤之感。

在虚心谷,除草工作更是重头戏:旱地拔草需火眼金睛,需耐心区分杂草与庄稼,尤其要注意剥离缠绕作物的“敌人”;庭院割草考验着持续挥舞镰刀的体力;水田除草更是技术活,在淤泥中保持平衡,同时精准地将杂草踩入泥底,每一步都需专注与协调。

除旧还需布新。虚心谷的同学们学习移栽豇豆苗,挑水、挖坑、栽种,在基地老师指导下,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清风拂过新苗,那一抹生机盎然,瞬间让同学们读懂了老农嘴角的笑容——那是阳光下的希望图腾。养心谷的同学们则体验了收获的喜悦——挖土豆。挥镰割秧、举镐挖垄、剥泥拣拾,汗水滴落沃土,回报以沉甸甸的果实。腰酸背痛、肩沾泥痕,但当簸箕中的土豆倒入编织袋,那份沉甸不仅是重量,更是充盈心间的丰收感。后续的摘豆角、采黄瓜、识草药,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农事体验。

第二阶:从土地到餐桌的魔法

同学们是幸运的,无需等到金秋,便能亲手将田间的珍宝化作餐桌的珍馐。

在虚心谷,基地老师化身魔法师:烤面包的麦香、青团的软糯、石磨豆浆的醇厚、点豆腐的奇妙,无不吸引着同学们动手尝试。摇着小木棍,摇身一变成为做棉花糖的民间艺人,就更添趣味,引得大家争相传承这门甜蜜技艺。活动高潮是集体下厨:洗切烧炒,三五协作,创意迸发。当一桌色香味俱全、连基地老师都赞不绝口的佳肴诞生时,劳动的成就感和协作的快乐达到顶峰。

养心谷小分队同样收获满满。从推动石磨开始,体验了制作石膏豆腐的全流程,新鲜豆花、醇香豆浆、豆渣美食,每一口都是劳动的甘甜。他们还挑战制作了长阳土家族的代表性美食——蒸抬格子肉。清洗蒸笼、采摘芭蕉叶、切配南瓜、腌制搬运猪肉、生火控汽……环环相扣,在默契协作中完美呈现。

第三阶:星光下的思想碰撞,将大地笔记刻入灵魂

当夕阳西下,山间蝉鸣如织,一片静谧仿佛隔绝尘世。然而,无论是在虚心谷还是养心谷,总能看到同学们安静书写的身影,时而凝神思索,仿佛在温热的空气中捕捉思想的灵光。夜幕降临,那份在白日劳作中萌芽、于夜读里滋长的,是对“知行”关系的更深刻体悟。

“读”,是耕读教育的灵魂底色。从《诗经·七月》的古老歌谣到陶渊明的田园诗境,从海德格尔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到恩格斯、阿伦特对“劳动”的深刻论述,同学们在经典文本的烛照下,将白日的泥土气息、汗水滋味升华为哲学的叩问与反思。他们践行“昼耕夜读”的古训,在星光下碰撞思想火花,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耕读日志成为同学们真爱的“黄金屋”,字里行间记录着真实的成长足迹与思想蜕变。跟队老师们睿智的点拨,则将书本智慧与田间实践深度融合,为同学们的心智成长提供了丰厚滋养。

尾声:躬身俯仰间,灵根已种,勤俭德馨

为期七天的耕读之旅在7月6日圆满收官。这场融合了体力劳作与精神求索的实践,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稼穑之艰、收获之喜,更在俯身大地与仰望星空之间,深化了对生活、劳动与哲学本源的认知。正如下联所云:

耕山耕水,虚心躬身,俯仰间种植灵根一脉

读经读史,舒体养心,诵写中收获勤俭二德

这趟旅程拔除的,不仅是田间杂草,更是心田里的懒散与荒芜;种下的,不仅是田间的幼苗,更是扎根于心灵沃土的智慧灵根;收获的,不仅是丰盛的果实,更是融入血脉的自制与俭朴的美德。带着满身的泥土芬芳与充盈的精神行囊,华科大哲学学子在盛夏的田野上,书写了知行合一的生动答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英国威廉集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英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