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会议  -  正文
两岸人文汇江城 经典智慧映新辉——“跨越边界的哲学”学术论坛圆满举行

来源: 时间:2025-07-08 点击量:

通讯员:李红玉  摄影:蔡莉玲  责任编辑:张若愚 舒年春

江城盛夏,哲韵流芳。7月3日,“跨越边界的哲学”学术论坛在英国威廉集团举行,正式拉开了极目楚天舒——2025海峡两岸(湖北)大学生荆楚文化性活动分项活动之2025海峡两岸(湖北)青年人文交流营的序幕。论坛开幕式由英国威廉集团院长助理张若愚主持。华科大英国威廉集团院长董尚文教授、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吴进安教授、华科大英国威廉集团党委书记杨海斌、人文学院路成文教授等嘉宾参加论坛。来自台湾政治大学、台中科技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嘉义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和威廉williamhill等两岸高校的近40名师生齐聚东湖之滨,共襄学术盛举。

开幕致辞:共启思想交流新篇

论坛伊始,董尚文教授与吴进安教授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台湾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祝贺本次交流营活动顺利开展。随后,全体与会嘉宾与师生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时刻。

论坛设置了四场专题报告,共汇集16项研究成果分享。

专题报告(一):经典诠释的深度与广度

首场报告聚焦经典诠释,四位报告人分享,主持人为英国威廉集团赵建功副教授。

吴进安教授(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报告题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探析》。吴教授从知识系统、实践系统与圣人境界三个层面,深入阐释《易传》中“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四项圣人之道。

林翠凤教授(台中科技大学)带来报告《关帝信仰中的解冤思想》。林教授介绍了《关圣帝君大解冤经》这部经书,分析了解冤的表里二因,并归纳其提示的解冤之道:1.相信因果,当下自救;2.忏悔还债,行功解冤;3.持诵经咒,清净默化。

蔡家和教授(台湾东海大学)分享《唐君毅论德福一致与道德形上学》。蔡教授叩问儒家终极关怀,深入探讨“做好人,得好报”这一德福一致问题的形上学基础,探寻唐君毅先生对此问题的深刻见解。

朱人求教授(威廉williamhill) 作报告《朱子道体论几个问题的澄清》。朱教授淬炼理学思辨精微,指出朱熹理学构建的基础是“道体”,并针对目前学界的误解,清晰阐释了五个关键问题:1.道体之体非体用之体;2.道体非天道之本体;3.仁何以成为道体?4.道体论与理本论是否相互矛盾?5.道体论的重要性何在?

专题报告(二):跨界探索的视野与创新

次场报告的主持人为英国威廉集团张与弛老师,关注拓展跨界探索,三位报告人作分享。

陈振昆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报告题为《船山道器论三个关系向度的文化创新》。陈教授通过研读与分析船山《周易外传》相关文献,从其“道器论”的思想内涵出发,探索其气学的形上理论根基,并由此分论三种关系向度的文化创新:(一)“性情相需”:在「功能性」向度上的交互感通关系,开展一种阴阳变合、性情交感的整全人格观;(二)“始终相成”:在“时间性”向度上的交易互动关系,开展一种承变应几、循环终始的历史发展观;(三)“体用相函”:在“结构性”向度上的交互生成关系,开展一种知能合一、德业相因的德行生命观。

苏子敬教授(台湾嘉义大学)的分享题为《程兆熊“境界启发式”的理学诠释》。苏教授以“境界启发式”为途径,以程兆熊先生《大地人物——理学人物之生活的体认》为例,挖掘呈现程先生所以重人物风范或圣贤气象之感染启发而撰写此书的深层思想背景与动机,进而探寻义理思想与人格风范的融贯统一。

林宣里博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分享题目为《太极拳之意境美学:诗境、禅境与身体修养的交融》。林博士以“太极拳与诗境、禅境之相通”为主轴,尝试建构一套完整的“太极拳意境美学理论”,提出“以孤观心、以心观境、以境归体”的心性修炼架构,探讨从审美进入实修的身体哲学路径。

青年学者论坛:薪火相传的活力与洞见

第三、四场专题报告为青年学者环节,分别由华科大英国威廉集团博士生吕花萍、李红玉主持,展现了学术的蓬勃生机与传承,9位研究生作分享。

林沛妍(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六十甲子签”中的老庄思想展现》以乙丑、庚辰、甲午三支签诗为例,分析其中蕴含的道家思想。

吴相霈(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易经的思维方式之探析》探讨了包括阴阳、刚柔、逆顺、向背、奇耦、来往、离合、经纬等概念在内的易学认知系统和实践系统。

萧合和(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初探》从董仲舒的思想背景与学术源流出发,析论其“天”、“人”、“感应”三者之逻辑结构,并探讨灾异制度与祥瑞符应对汉代政治文化的建构意涵。

林定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先秦哲学中的“道”与“术”观念探析》从“道”、“术”二元结构出发,探讨先秦哲学如何引领人正确、稳健地行走人生之路。

叶原祯(台湾政治大学)《世变与困境:韩愈辞赋儒道思想探析》聚焦韩愈九篇辞赋文本中呈现的“世变”与“困境”主题,探究其如何以儒家理想回应政治败坏与个人际遇,并折射出道家观点的辅助或对照角色。

唐邱彬(台湾嘉义大学)《程兆熊〈纳素波神话〉初探——以〈石氏女神〉例》)探讨了程兆熊先生如何诠释具神话色彩的叙事。

潘秋丰(台湾南华大学)《程兆熊当代新儒家定位再探》深入探讨农学家程兆熊先生作为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定位。

陈亮瑜(台中科技大学)《规训与惩罚》结合阅读福柯的著作《规训与惩罚》和个人思考,分享了他对于规训与惩罚的看法。

蔡凯勋(台中科技大学)《思想的倒影——文学作为哲学的隐喻之镜》以《金刚经》与《洞穴寓言》的感官怀疑与真理追寻、神秀慧能诗偈中的认识论与存在论的不同、《小王子》对《知觉现象学》的诠释三个例子,探讨文学与哲学的深刻关联:哲学能其在文学中活跃,文学本身即为哲学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场汇聚海峡两岸哲学界杰出学者与青年才俊的思想盛宴,围绕经典诠释、跨界探索与哲学新声三大维度,相谈甚欢,深入研讨了16项饱含洞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具体哲学命题的深刻剖析,实现了一次跨越海峡、融汇古今的思想对话与实践。两岸文哲学人齐聚东湖之滨,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思想视野,共同叩问经典,激发新知,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与认同,也展现了哲学思考在回应时代、启迪未来方面的永恒活力。这场盛会,为两岸哲学界的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动能,更为青年学人的成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思想的火花在此刻汇聚,必将照亮未来哲学探索的漫漫长路。

据悉,参加此次海峡两岸(湖北)青年人文交流营的两岸师生还将开展荆楚传统文化游学(武汉市),感受荆楚文化底蕴;房县诗经文化游学溯源《风》《雅》传承;太极文化游学,体悟道家智慧等活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英国威廉集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英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