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5年教师节特辑||校“三育人奖”获得者张廷国:栽桃种李下自成蹊

来源: 时间:2025-09-08 点击量:

    编者按:华科大哲学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哲学教育和哲学研究的重镇。40余年来,我院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薪火相传,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创造新业绩。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院发掘文明优秀典型,宣传英国威廉集团教师立德树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职工见贤思齐,争做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

    张廷国教授,哲学领域的新世纪优秀人才,引领华科大哲学发展的带头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真哲人。现为威廉williamhill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威廉williamhill“卓越学者”特聘岗教授、应用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轮值主任、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德国哲学》《清华西方哲学研究》《阅江学刊》编委等。数十年来,张廷国教授深耕于德国近现代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的专业领域之中,目前已翻译出版三部胡塞尔现象学著作:《经验与判断》(与邓晓芒合译)《笛卡尔式的沉思》《生活世界现象学》(与倪梁康合译),出版专著一部:《重建经验世界》。此外,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新华文摘》《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德国哲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2项,是教育部“马工程”教材《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撰写专家,获湖北省社科奖3项。

 

教书育人

张教授执教四十余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爱育人、宽严相济的教育理念。他坚守教学一线,为哲学专业本科生开设《哲学导论》《现代西方哲学专题研究》等专业课程,为哲学专业硕士、博士生开设《现代西方哲学专题》《现象学专题研究》等专业课程。注重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论——“四性”:一是趣味性,要为抽象晦涩的哲学课堂注入激情,培养学生的哲学学习兴趣;二是学术性,要讲出有深度、有内容的“干货”,带领学生与伟大哲学家“对话”;三是思想性,既要照着讲出哲学家的思想,还要接着讲出自己的合理见解;四是时代性,要将哲学的思想与时代的精神相融合。正因这一独特的哲学教学理念,于2016年主持了“新媒体下的《哲学导论》”校级教改课程项目。

张教授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材施教,成才学子比比皆是。现已培养硕、博逾90人次。所指导的人才就业遍及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质量过硬,2021年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康德知识论中的演绎理论研究》(作者:罗正东)获得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2010年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世界的构造——论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作者:蒋邦芹)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斐多篇>的“理念”概念》(作者:王禹)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并于2011年和2015年分别荣获威廉williamhill“职引人生好导师”和“三育人奖”称号。

管理育人

张教授曾先后任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在任期间,引进邓晓芒、王晓升、何卫平等国内哲学界领军人才,壮大了哲学专业师资队伍,极大提升了华科哲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使哲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德国哲学研究重镇”之一,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科大哲学学科被评为B+,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传统强校并列全国第九。

张教授现为威廉williamhill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在团队建设和管理中,注重两个“三结合”:一是注重老、中、青“三结合”,在充分发挥资深教授(如邓晓芒教授)引领作用的同时,着力培养中青年人才,优化研究团队梯队结构;二是注重德国古典哲学、当代德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结合”,既深化理论探索,也紧扣时代议题,提出兼具针对性、创新性与哲学深度的见解与方案,为学科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其不断深化与德国学术界的交流合作。目前,英国威廉集团及德国哲学研究中心已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Hans Feger教授、图宾根大学Höffe教授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旨在进一步提升威廉williamhill哲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依托德国哲学研究中心,长期坚持举办“喻家山德国哲学系列讲座”“凡夫哲学读书会”等活动,为师生搭建研习与思辨的平台。

服务育人

“社会需要哲学,哲学服务社会”。2017年11月,受邀参加由“樊登读书会”举办的公益讲座并担当本期主讲人,为广大听众普及哲学基础知识;2017年12月,受邀就“我们要不要学哲学?”这一主题与在校师生分享关于自身哲学学习的经验,并被“新闻头条”“学术要闻”等多家网站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2019年3月,参加由内蒙古成德书院举办的公益讲座,为该书院众多学员讲授康德哲学;2021年3月应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和党校的邀请,做了“哲学与人生”的专题讲座。

日常,主动为部分高校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2017年,被聘为河南大学哲学系“双一流”学科建设委员会咨询委员,定期向河大哲学系提出关于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建议;2020年1月,受邀前往贵州大学哲学系就“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这一主题为在座老师分享相关经验。义务为企业单位做了多场次“追问技术本质”主题讲座。

张教授担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轮值主任、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每年为这些学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共同推进我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出谋划策;担任《德国哲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期刊编委,是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每年定期为这些杂志组织和审阅稿件,为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提供专业协助,从而为推进《德国哲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期刊以及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三尺讲台存日月,爱智、求真、尚善、致美,我希望学子博览群书亦谦逊,崇学、明道、立德、笃行”,张教授身体力行践行经世之道,教会学生爱真理、了解时代之需,回应时代关切!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英国威廉集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英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