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工作
首页  -  党群工作  -  团委工作  -  正文
社会实践 | 三载深耕广水:青春为乡村教育赋能增效

来源: 时间:2025-09-08 点击量:

2025年7月6日至7月25日,英国威廉集团“以哲观世,以情察青”——新时代青年画像调研队的队员们,跟随本院支教队深入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同兴店村,在当地的同兴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三周支教调研活动。这也是该院志愿团队连续三年扎根广水,助力暑期“爱心托管班”。三年来,团队规模从首年的十余人扩大到近六十人,辐射至广水市多所乡村学校,用青春力量续写教育帮扶新篇章。

 

一、“童心同行” 青春赋能乡村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华科学子躬身乡村教育一线、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实践,正是对这一号召最铿锵有力的回应。

据悉,同兴中心小学暑假托管班的近150名孩子,来自周边多所乡村学校,其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为此,团队充分发挥多学科背景优势,构建起跨学科趣味教学体系:地理课上,带孩子们 “云游” 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地域文化魅力;中国哲学课中,以传统智慧为钥匙,启迪学生澄澈心灵;更有医学急救实操、生物奥秘探索、化学实验 “炫技”、播音主持实训、人工智能启蒙等特色课程轮番登场。这些打破学科边界的尝试,让原本沉寂的乡村课堂焕发勃勃生机,也为孩子们打开了望向更广阔世界的窗口。

二、双向奔赴 青春与乡土的温暖共鸣

在这场青春与乡土的温暖相遇中,实践队员触摸到了乡村教育最真实的脉搏。初到时的青涩与忐忑,在日复一日的课堂互动中化为从容;面对挑战时的手足无措,在团队协作与乡亲们的热忱支持下变得笃定。他们从讲台下的学习者,蜕变为能独当一面的授课者;从对乡村教育的模糊认知,到真切理解乡村教师的坚守。而那些走村入户的家访、田埂间的师生闲谈、星空下的师生,更让这份实践超越了单纯的教学,成为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队员们在乡土间扎根,乡土也在他们的青春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来自哲学学院的研究生程光瑜同学分享着学生们从羞涩到大胆发言,眼里闪着光。课间一起跳绳、谈天,纯真笑容如暖阳。这里没有城市繁华,却有最质朴的温暖。我深知自己力量微薄,但每一份知识的传递,都似火种点亮他们未来。这段支教时光,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宝藏。

当被问及本次支教结束后是否愿意再广水支教时,队员们无一例外给出了肯定答复。他们纷纷表示,未来愿带着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以持续的努力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让这份与广水的缘分在接力中延续,普惠更多乡村儿童

三、青春聚力 广水青年的时代担当与榜样引领

队员们深入当地,看到了广水大地上无数青年前辈的身影。他们或是活跃在政策宣讲一线的青年骨干,或是扎根基层服务成长的团干部,在乡村振兴与青年发展的时代命题下,以不同方式书写着青春担当,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青春风景。

广水市红领巾巡讲团成员周填甜,在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独辟蹊径,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将政策理论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内容,助力大众理解会议深意;财政系统的青年干部王丹丹,列举“50 亿民生支出”“300 元农村粮食补贴”等实际案例,把抽象的财政数据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近年来,广水市财政局全面落实工业兴市战略,筹集资金支持建设杨寨工业园、广水化工产业园和启动风机产业园,全力落实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助推广水在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行列中争先进位。

同时,在与广水团市委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团市委始终将服务青少年放在首位,构建了覆盖全市青少年的分层服务体系。通过组织系列宣(巡)讲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以青春之气激扬奋斗之志,以青春之力勇担时代重任通过“三下乡”“社会实习实训”等活动组织青少年深入基层,在服务乡村、体察民生中实现成长。在青少年发展、就业创业扶持、婚恋交友、志愿服务等方面,团市委推出的一系列举措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实现服务供给与成长诉求的双向赋能,让青少年在实践历练中增强获得感,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提升。

 

三载春秋,星火不熄支教青年、教育工作者、乡村创客的身影在差异化的场域里各绽其华——是文明基因在时代土壤中的延续,是个体价值与群体进步的相互映照,更是可能性在现实中的不断生成而这一切,终将沉淀为时代发展的鲜活印记,成为青年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看得见的进步轨迹。

 

通讯员:程光瑜曹彦男

摄影:张雨轩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英国威廉集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英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