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工作
首页  -  党群工作  -  团委工作  -  正文
社会实践|湖北长阳郑家榜耕读行:绿水青山里种下青春哲思

来源: 时间:2025-09-08 点击量:

通讯员:郑杰聪、徐黄奕  摄影:郑杰聪、徐黄奕

 

当青春脉搏与乡土大地同频共振,

一场跨越千年的耕读实践,

正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生。

--“以哲观世,以情察青”新时代青年画像调研队手记

 

一、根植沃野 耕读传新

2025年6月30日至7月5日,英国威廉集团“以哲观世,以情察青”——新时代青年画像调研队队员深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郑家榜村,在这片斩获4项国家级金字招牌的绿色沃土上,以双脚丈量政策赋能的热土,用哲思解码青年力量的生长逻辑。此次“耕读+调研”实践不仅是劳动技能的传习,更是青年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中体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哲学的鲜活课堂,是政策赋能下青年从“象牙塔”走向“天地间”的成长桥梁。

(耕读实景图)

二、耕读蜕变 青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以哲观世,以情察青”——新时代青年画像调研队队员们在郑家榜村的实践正是对这一号召的铿锵回应。6月30日,大巴车摇摇晃晃,将大家载往湖北长阳。恰值暑热,模糊的热浪在天地间翻滚,但这阻挡不了调研学子耕读的脚步。深山中的一周里,队员们白天劳作,晚上读书,在这片大地上写下成长的篇章。拔草、挖土豆、磨豆腐;海德格尔、陶渊明、《诗经》……在“高校-政府-乡村”的联动政策下,我们抓住知行合一的最好时机,破开书本的局限,不分白天黑夜地将知识汲取、转化、实践,完成一场独属于我们的蜕变。

(调研队员劳作照片)

实践出真知,躬身入局方知稼穑之艰、振兴之要。郑家榜这片沃土孕育的青年力量,远不止我们这一抹“新绿”。行走村舍田间,我们更欣喜地发现了无数扎根于此、耕耘多年的青年前辈身影。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他们勇争潮头,扎根基层乡村,与郑家榜村一同奋发踔厉。条条宽敞大路的建成,乡村经济的飞跃,人们幸福指数的提升,这变化的种种,无不是他们青春风华的最美展现。

在与村主任陆晓琴的访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们是如何为青年发展创造便利条件,鼓励返乡创客们将露营基地植入高山云海,用青年力量激起致富浪潮;从乡镇公务员刘阳的分享中,我们了解到政府基层工作人员是如何紧跟国家政策,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林长制网格化管理制度”守护89.9%的森林覆盖率,奋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愿景;在与村民杨晓琴等人的谈话中,我们看到了广阔的乡村生活实景:留村青年们在村政策的助力下实现在家乡工作,感受到满满的身份认同感与幸福感。在郑家榜村,我们亲眼见证,政策如何通过“需求-响应-反哺”的良性循环,将青年们的个人梦编织进乡村振兴的时代锦。

 

(调研队员深入开展访谈活动)

队员感悟:

回望郑家榜村改天换地的历史,与现今青年工作者们难掩风霜却依旧明亮锐利的眼眸对视,我们心潮澎湃,我们不仅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其中,更以见证者的视角,深切体悟到了政策赋能所激发的澎湃青年力量。我们清晰地感知到,在政策的有力托举下,青年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成为驱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强劲动能。这段经历,无疑是我们理解时代、融入发展、贡献力量的宝贵一课。

三、青春答卷 写在大地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实践宣言在此找到新时代回响。七天耕读,九次访谈,一场蜕变。当调研队员在郑家榜村的药材基地里俯身劳作,在民宿集群中访谈创客,耕读教育已超越技能传授,升华为“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价值体悟——政策赋能不是单向给予,而是激发青年将个体发展融入乡土脉动,在“人化自然”与“自然化人”的辩证统一中,完成从“政策受益者”到“发展共建者”的身份蜕变。当万千青年将“请党放心”的誓言化为“强国有我”的脚印,当耕读教育的稻穗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连绵成浪——这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最澎湃的青春潮音!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英国威廉集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英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