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工作
首页  -  党群工作  -  团委工作  -  正文
社会实践|河南政务见习纪实:政策赋能下的青年共振与成长

来源: 时间:2025-09-08 点击量:

通讯员:马小涵  摄影:马小涵

 

 

2025年暑期,英国威廉集团“以哲观世,以情察青”调研队成员马小涵,通过报名河南省“扬帆计划”河南省高级人民法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政务实习。在此期间,她不仅切身参与司法行政工作,更围绕“政策赋能与青年共振”这一主题,对四位青年进行了深度访谈,在采访交流中,四位青年为调研内容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也为理解政策赋能与青年获得感的交互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一、见习实践:在司法行政中触摸政策温度

 

作为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实习生,调研队成员马小涵主要负责文件起草、数据汇总、材料报送等行政工作。她表示:“虽然不直接参与审判,但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文件都关乎司法效率与公正。”

马小涵同学能有机会参与本次政务见习,得益于河南省开展的“扬帆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吸引优秀大学生在豫实习就业,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和团省委共同组织开展“扬帆计划”,帮助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树立正确就业观,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扬帆计划”整合党政机关、优秀企业等优质资源,打破了信息壁垒和准入壁垒,将过去看似“遥不可及”的政务实践和高水平实习机会,直接送到大学生手中,极大降低了青年接触国情社情、积累一线经验的门槛。青年通过实践明晰职业方向,避免盲目择业,通过深入基层增强家国情怀,扎根河南建设家乡。政策支持与社会认可带来成就感,转化为持续奋斗的强大内驱力。

 

 

二、访谈实录:政策如何与青年“共振”?

 

借助实习平台,马小涵先后访谈了青年工作者成老师、李老师,以及参与“扬帆计划”的实习大学生雷同学、周同学,从不同视角捕捉政策赋能与青年发展的互动逻辑。

1.青年工作者:获得感来自“被需要”与“被保障”

老师的职位是单位文字综合岗她在访谈中提到,当她撰写的讲话稿被采用并在会上宣读时,“那一刻觉得工作特别值得”。她认为青年的获得感应包含物质、精神、成长和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同时,明确的晋升通道对青年工作者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同为综合岗的老师指出,政策在住房补贴、培训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是她感受到制度对青年群体的整体托举。“工作可以稳步实现社会价值”是吸引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主要原因。

2.政务见习生:政策是桥梁,实践是课堂  

研究生一年级同学通过报名“扬帆计划”进入法院实习,她表示:“通过参与案件文书整理,我真正理解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她认为,“西部计划”和“扬帆计划”像一座桥梁,让青年学子得以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具体工作中锤炼专业能力、培养为民情怀。她表示,自己会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未来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道路,都会带着这份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本科三年级同学认为,“青年获得感”在于“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他在撰写司法文书、整理合议笔录的过程中,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的跨越,增强了职业认同与政策理解。周同学深切体会到,扬帆计划提供的实践平台,让他跳出了抽象的课堂案例,在真实的司法场景中完成了认知升级。这种在场感让他真切体会到法治肌理的细腻纹理,将书本上的法条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正是青年获得感最生动的注脚。

3.政策赋能的关键在于“精准响应”

青年群体正从政策的“受益者”积极转变为“共建者”,实现与公共政策的深度共振。这一转变的基础,在于政策设计与青年需求之间的“精准响应”。政策青年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政策扶持,而是主动参与政策实施与创新,成为治理共同体中富有活力的行动者。政策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支持。这种温度,恰恰源于青年与政策在实践中的共同书写。调研发现,不同青年群体的政策诉求存在显著差异:青年工作者更关注晋升通道、住房保障等“刚性需求”,而大学生群体则更看重实践机会与能力提升等“成长性资源”。因此,政策设计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针对不同群体,基于青年工作者最切实关心的问题,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在政策与青年的交互中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正如受访者所建议,应“增加人文关怀投入”“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等。

 

 

、结语:政策赋能之下,青年与时代同频

 

此次政务见习不仅是一次实践锻炼,更是一次深度的政策感知与青年对话。马小涵分享:“我看到了政策如何通过具体岗位、具体项目、具体人,真正赋能青年成长。这正是我们调研项目想要捕捉的‘共振’现象——政策与青年之间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相互成就。”正如她在实习报告中所写:“当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家乡建设,政策便成为最好的桥梁;当青年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与认同,政策便实现了最好的闭环。”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英国威廉集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英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